購物時“刷臉”支付、用手機時“刷臉”解鎖,進小區時“刷臉”開門,坐高鐵時“刷臉”進站……如今,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“刷臉”,也就是用人臉識別技術來解決。
近日,由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機構成立的App專項治理工作組,發布了一份《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(2020)》。
報告顯示,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使用過人臉識別,具體用途當中“刷臉支付”最為普及。不過有六成受訪者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,還有三成受訪者表示,已經因為人臉信息泄露、濫用而遭受到隱私或財產損失。
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并使用人臉識別,但同時也在擔心,四處“刷臉”會不會造成個人信息泄露。那么“刷臉”時代,我們的人臉信息安全嗎?
據報道,浙江公安部門近日破獲了兩起盜取民用個人信息,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案件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兩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都是利用“AI換臉技術”非法獲取公民照片進行一定預處理,而后再通過“照片活化”軟件生成動態視頻,騙過了人臉核驗機制,得以實施犯罪的。
為什么明明不是自己的臉,也能通過人臉識別呢?
專家表示,活體人臉檢測技術主要集中在人臉細微動作、3D人臉重建、紅外人臉檢測三領域。而目前最簡單的人臉識別,只需要采集、提取人臉上的六個或八個特征點就能實現。而復雜的人臉識別,則需要采集、提取人臉上的數十個乃至上百個特征點才能實現。相比于解鎖手機,“刷臉”支付、“刷臉”進小區等應用,采集的人臉特征點更多,安全性自然也更高。
這就不得不提3D相機技術了。3D相機亦稱深度相機,它在功能上添加了一個深度測量,從而更方便準確的感知周圍的環境及變化。
隨著機器視覺,自動駕駛等顛覆性的技術逐步發展,采用3D相機進行物體識別,行為識別,場景建模的相關應用越來越多,可以說深度相機就是終端和機器人的眼睛。
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,人臉識別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金融、司法、安保、邊檢、航天、電動、教育、醫療等眾多領域。同時,其也迎來了從二維到三維的蛻變。與2D人臉識別相比,3D人臉識別的優勢無疑更為明顯。
傳統2D識別只能獲取物體的二維圖像,沒辦法獲取物體的深度信息,在缺少物體深度信息的情況下,不法分子利用照片、視頻或者硅膠頭套就能對個人身份進行偽造和冒用。而3D識別,所采集的點云數據可以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點,據此建立出的人臉3D 深度圖,以確保臉部所有關鍵信息完整錄入。
同時在3D人臉信息的基礎上,算法可與系統內錄入的3D人臉信息進行比對,進一步提升個人信息身份認證的安全性。
有專業數據顯示,到2022年,全球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75.95億美元,約合508億人民幣。而在我國,截至今年10月14日,人臉識別相關企業已經突破1萬家,預計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。如今人臉識別已在金融、教育、交通、政務、醫療等領域得到了深化應用,相信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相關行業規范、法律法規的健全,人臉識別會不僅更便捷,而且更安全。
Surface HD工業面掃描3D相機凝聚自主研發的微結構光投射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,采用超快激光編碼全場投射模式,可直接輸出2~15HZ的三維點云數據。
1、高速實時掃描。1秒內即可輸出2~15HZ點云數據。
2、更高清、更精準。可呈現230萬像素的高清點云,點距最高可達0.035mm,重復精度最高可達0.02mm。
3、小巧易集成。整機重量不足600g,不僅便攜,更可集成至機器人末端使用。
4、易用易操作。設備免驅動,還可根據不同需求選擇POE/USB供電。
5、資源更開放。提供豐富的SDK開發接口,開放深度圖、紅外圖、RGB圖。
免責聲明:部分文字(圖片)可能來自網絡!如有侵權,請直接聯系我們進行處理,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相關侵權信息,轉載請注明來源。